close
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
看書前提問
  1. 什麼是「高效能」?與我有什麼關係?
  2. 是那五個高效能習慣?彼此有沒有什麼順序關係?
  3. 知道了要怎麼進行變成習慣?
看書中的提問
  • 2017.06.15 :
    1. 光看推薦就覺得很有用,立刻可連結過去管理經驗,只是程序必須額外整理,如紀錄時間,沒有制式格式。
    2. 重點會出現在實例對話中,不小心看會略過。
  •  
評價 值得收藏反覆閱讀。
摘要筆記 感想
推薦導讀 成為自己職涯的執行長
  • 「五種高效能的習慣」理解與養成,以從「道可頓悟」與「命要漸修」。
  • 高效能管理者不會從任務著手,更不會從工作開始,而會從時間著手,尤其會先弄清楚自己日常都把時間花用在哪裡,是否具有生產性、非生產性或浪費時間上,更能認知每個人都是時間的消費者。
  • 高效能的第二個關鍵便是「對外的貢獻」,我們要將所有的努力聚焦於成果上,而非為工作而工作。
  • 要能聚焦於貢獻,透過貢獻才能達成四個條件:一、有效溝通,二、團隊合作、三、自我發展、四、培育他人。
  • 一位真正苛求的主管,事實上就是懂得用人的主管,他總是會先發掘一個人最能做些什麼,再來苛求他更上一層樓。
  • 如果高效能管理者真的有任何秘訣的話,秘訣就是「專注」。高效能管理者都是做最重要的事,而且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。
  • 高效能的第五個關鍵核心是「做有效的決策」。然而,決策的五要素分別為「問題的界定──邊界條件──替代可行方案──採取行動──反饋機制」。
  • 本書的論點乃建立於兩項前提:一、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有效;二、人人都可以學會如何發揮效能。
  • 有了「高效能的五個習慣」領悟之後,便是「命要漸修」。
  • 實踐的有效性,必須由「決策──專注──長處──貢獻──時間」成為一套「明確、簡單、清晰、具體可操作的經營理論」反覆操練、修練、內化、昇華,這乃是一輩子的工夫,可以再造自己、回饋社會,成為一個有用的人。
  • 先從資源最少的「時間」來看運用。
  • 得到的結果並以結果為導向。
  • 學習方式:先全盤了解五個習慣再逐步操練。
推薦文一 個人與組織的標竿
  • NA
  • 覺得這篇推薦文沒有什麼可參考的。
推薦文二 永遠啟發世人的大師智慧
  • 杜拉克雖被喻為現代管理學之父,他卻自稱是個社會生態學家。
  • 也覺得這篇不是針對這本書寫得,反而是對作者的介紹。
推薦文三 學到最佳效能的好書!
  • 以籠中松鼠玩滾輪為比喻。
  • 這篇最短但是以實例做了貼切的比喻。
序言 管理別人,先從管理自己開始!
  • 我們無法充分證明我們真的有辦法管理其他人,但我們總是可以管理自己。
  • 如果主管無法有效地自我管理,你也不可能期望他有能力管埋同事和部屬。管理有很大部分要靠以身作則,不知道如何達到工作成效的主管只會成為錯誤示範。
  • 高效能管理職者必須做到某些頗簡單的事情,包括本書將探討的一些做法,但這些做法並非每個人「與生倶來」的習慣。
  • 我沒有碰到過任何「天生」高效能的主管。所有的高效能主管都是經由學習,才變得具備高效能。他們全都必須練習高效能的做法,直到做法變成為習慣為止。
  • 公司付你薪水,就是希望你展現效能。無論你投入了多少智慧和知識在工作上,也無論你花了多少時間,沒有效能,就沒有「績效」可言。
  • 高效能的管理者很快成為社會的關鍵資源,無論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或打拚了一段時間的職場老將而言,有沒有效能也是個人能否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。
  • 由自我管理開始,別人不是我所能管的。
  • 如果我是管理者,更要以身作則來證明。
高效能是可以學習的

提供所需的知識

會問

「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哪些?」

會問

「對公司而言,什麼是對的事情?」

將知識轉化為有效的行動

發展

行動方案

負起

決策的責任

溝通的責任

聚焦

機會非問題上

確保組織上上下下都有責任感和有擔當

召開

建設性的會議

思考時和言談間

想的和說的都是「我們」,而不是「我」

  • 前兩個提問就很厲害了!
  需要做什麼?
  • 在詢問:「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哪些?」後,高效能的管理者會設定優先順序,並且固守排定的優先順序。對企業執行長而言,首要之務可能是重新界定公司的使命。對部門主管而言,首要之務可能是重新界定自己負責的單位與總公司的關係。
  • 威爾許在決定未來五年要將心力專注於哪些事情之前,也會仔細思考另外一個問題。他問自己,在最需要他投入心力的兩、三項工作中,自己最適合承擔哪一項工作。然後他就專注於這項工作,其他工作則授權他人處理。高效能的管理者總是專注於自己最擅長、做得特別好的工作上。
  • 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單
  • 那一項我作最合適。
  對公司而言,這樣做「對」嗎?
  • 對於家族企業的管理者而言,尤其在面對有關人的決策時。
  • 在成功的家族企業中,唯有當家族成員的表現大幅凌駕於同層級其他員工的表現時,才能獲得升遷機會。
  • 會有很多的不同觀點,既然在公司裡,就用對公司的觀點可解決思考順位的問題。
        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bigmur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